民生跟着民心走——我市民政系统民生服务工作纪实

随州日报 2018-02-01 15:09:39

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全市民政系统的干部职工更加忙碌。他们冒严寒、踏基层,看望孤寡老人、慰问困难群众……真真切切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民生无小事,民心大于天。2017年,我市民政系统认真履职尽责,落实各项民政政策、创新各项惠民机制,让惠民阳光照进百姓的心中,谱写出了民生服务的新篇章。

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为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打造“惠民民政”,全市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和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连续第六年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保障标准,提标后的保障标准均大大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7年,全市支出低保、五保资金达2.5亿元,较上年增长9.6%;孤儿养育标准较2016年增长60%以上,支出资金达413.3万元,较上年增长9.12%;支出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资金共计4433万元,救助5.89万人,社会救助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宽,救助力度和救助规模较2016年显著增长,困难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翻开市民政局的扶贫台账,彰显的是全市民政人的责任与担当。为切实履行好民生工作的“兜底”职能,全市建立起以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为主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并率先在全省出台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将全市2.9万户、4.3万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建立按月向扶贫部门提供低保、五保对象台账的长效机制,全年累计提供信息台账21.5万条。市领导对民政主动对接脱贫攻坚的做法多次给予肯定。

防灾救灾塑造民政形象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坚持预防在先、以人为本,切实履行减灾办职责,报请市政府印发《随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

防灾能力不断加强。全年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省级3个,市级5个,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完成了救灾物资储备仓库项目规划和征地拆迁工作;建成了一支人数为1164人的市、县、镇、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确保自然灾害基本情况2小时内能到达市级民政部门。

保证灾民的正常生活是救灾的当务之急。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我市遭受4次强降雨、大风和暴雪灾害,造成全市40余万人次受灾,经济损失达5.2亿元。面对灾情,全市民政工作者充分发扬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相关领导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坚守在一线指导工作,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先后争取省级救灾资金2200多万元,发放救灾物资15000余件,确保全市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多措并举,推进倒房重建210户470间,去年12月底前已经全部竣工并搬入新居。

爱心慈善架起救助桥梁

福利、慈善事业急人之困,解囊相助,雪中送炭。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这是社会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

为加强困境儿童保护工作,市民政局报请市政府建立了农村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困境儿童医疗康复保障,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对特困供养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给予全额资助。积极开展扶困助学,建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拨付资助资金4238万元,救助36840人次贫困学生。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打造随州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特色品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新建8家200张床位以上的“医养结合”示范机构,预计新增投资79630万元,新增康复医院6所,新增养老床位2610张。大力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共投资5670万元完成60余家福利机构提档升级工作,建成129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制定全市养老护理人员三年培训计划,成功举办两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班,100余名一线护工参加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

公信力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生命线。福利彩票销量再创新高,2017年全市共销售福利彩票2.229亿元,超额11%完成市定目标。慈善公益事业加速发展,市慈善总会全年支出416万元,开展“情暖万家”、“随州2017壹号精准扶贫公益助学活动”、重病儿童资助等活动,资助9个慈善阳光班400余名特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充分发挥了慈善救助在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中的补充作用。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河意告诉记者,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宗旨,以“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问题和特困对象的生产生活放在重中之重,切实为困难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