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送到家门口——市农业农村局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效观察

随州日报 2019-04-16 15:37:07

清明节后的一场春雨,将随州大地浸润得郁郁葱葱。行走随南部分乡镇看到,田地里,农户们或忙着整田育秧,或向稻虾田里投放虾苗,拉开了新一年的生产大幕。

在这犁耙水响的季节,由市农业农村局和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联合举办的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及时、专业、实用的种养新技术,为全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再添一把火。

“近期气温忽高忽低,如果盲目地增加投喂量,可能会导致小龙虾消化不良,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巡塘检查。”4月11日上午,曾都区洛阳镇桃源湖度假村会议室内,60名学员将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市水产局专家刘崇新,正在给大家讲授稻虾共作知识。从田块整理,到饲料选择,到病害防治,台上,刘崇新讲得有声有色,台下,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不少人还拿起手机,将PPT课件要点拍录了下来。

57岁的徐开志是水产养殖行业的“老把式”了,在这里,他已连续听了3天课,剩下9天的教学课程,他也打算一堂不落全部听完。“非常及时,授课内容是专家多年实践的总结,很多内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针对日常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分析得很透彻,对症下药提出了解决方法,增添了我转型发展的信心。”

徐开志是随县厉山镇三星村人,从1993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实现了发家致富。2013年,在参加了省农业部门举办的稻虾共养学习班后,徐开志发现小龙虾养殖效益可观,便开始探索转型发展。在巩固“四大家鱼”养殖规模的同时,他逐步发展了三四十亩稻虾养殖基地。去年,仅养殖小龙虾就实现毛收入10余万元。

也有年轻的面孔参与。广水市陈巷镇高坡村伊甸园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高辉也参加了此次培训,他说,合作社成立时间不长,规模还比较小,培训结业后,将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合作社其他成员,带领大家一起把稻虾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为了办好这次稻虾生态种养培训班,承办单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中民忙前忙后没有停歇。从前期的培训方案制定、授课团队组建,到后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业团队全程搞好服务。

李中民说,参见此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员年龄层次非常广泛,从60年代到90年代各个层次的都有,80后、90后也不在少数。开班三天来,效果非常好,不仅课堂纪律好,参与积极性也高。当前正值农业生产、虾苗投放的关键时期,但很少有人请假;少数几个请假的,布置了当天的生产也马上赶过来了。为了不给参训学员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他们和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商量,将原本15天的培训压缩为12天,把晚上充分利用起来,确保总学时不减少、培训质量不打折扣。

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负责人蒋昆明表示,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脱贫攻坚中起着重要作用。该局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由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训机构开展此次培训工作。   “年轻化、善管理、懂经营、肯钻研,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对自己的身份有认同感,这是我市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呈现出的新特点。”蒋昆明说。

在曾都区府河镇閤家河村村委会办公室,由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顺友团队带来的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座无虚席。这是我市同期开展的另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该村贫困户刘和清在台下听得津津有味。几年前,他参加了一次养殖培训班,受益颇多,这次虽然没有报上名,但还是过来听一听。閤家河村支部书记程子发说,培训班规模设置为60人,但来听课的村民已超过了100人。“我们村畜禽养殖基础好,去年出栏生猪超过3000头,大家都抢着来听专家教授讲课。过去各家各户都是粗放型养殖,现在向精细化发展方向转变,需要更新知识。”

承办閤家河村培训任务的曾都区畜禽兽医特产技术学校负责人裴圣章说,培训班为期一周,包括4天理论教学、2天现场教学和1天考察考核,结束后,他们还将提供为期一年的跟踪服务。“教授授课投入,学员热情高涨,效果非常好。”

踏着春天的步伐,培训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不断创新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优化完善培训方式方法,通过培训为农村人才队伍注入活力,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关阅读

每日推荐